99健康网 > 妇科 > 生殖内分泌疾病 > 痛经 > 痛经治疗 > 正文
痛经怎么办 没事按这些穴位能缓解痛经

2016-11-21 09:36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痛经是很多女性朋友都经历过的,导致女性痛经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女性痛经怎么办?按摩哪些穴位能快速缓解痛经呢?

  提起痛经,相信所有MM们都会恨之入骨,每个月的噩就是“姨妈痛”!折磨!折磨!还是折磨!肚子里就像被绞刑、蜷缩捂腹、疼的死去活来、躺也不行,那么痛经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如快快速的解决吧。

痛经怎么办 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痛经 缓解痛经的方法

  按揉穴位小经验、快速缓解痛经

  经验一:按揉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右手大拇指弯曲处内存横纹,放在左手虎口上,拇指尖下按到的地方就是合谷穴!

  按揉合谷穴:大拇指尖边按边揉,力度适中,以自己能忍受为宜,疼痛时刻随时按揉!合谷穴就是其中止痛作用比较显著的一个穴位,按揉有酸痛感,能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缓解痛经!

  经验二: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揉太冲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经验三: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揉三阴交: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相交的穴位,具有调节气血、缓解经期疼痛、经期紊乱、白带异常妇科炎症等作用。

  经验四:按揉血海穴

  血海穴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需屈膝,将掌心盖住膝盖(右掌按左膝盖,左掌按右膝盖),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对应的就是血海穴。

  按揉血海穴: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按揉血海穴具有理血活血、调经、健脾化湿等作用,主要改善妇科系统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问题。

  经验五:按揉子宫

  子宫穴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

  按揉子宫穴: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改善经期疼痛的作用。

  经验六:按揉带脉穴

  带脉穴位置:双手叉腰,两个大拇指按压在肚脐左右两边各5厘米处,也就是带脉穴的位置。

  按揉带脉穴:轻轻反复按揉即可!可改善经闭、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痛、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减肥。特别是女性痛经时,按揉此穴位,可以立杆见影地减轻疼痛。

  经验七:按揉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腹部的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3寸。

  按揉关元穴:搓热掌心后按揉该穴位,在皮肤表面做旋转形动作,而不使用向下的力,按揉到有发热的感觉。具有防寒、调节回阳等作用,改善冷气入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小便赤涩等,适用于各种虚寒之症,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等。

  经验八:按揉中极穴

  中极穴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4寸。

  按揉中极穴: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可先顺时针按揉50次后,再逆时针按揉50次。体质寒凉的女性,可以将手掌先搓热后,用掌心按揉该穴位,起到保温刺激的作用。该穴具有散寒行气的作用,改善痛经、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等。

  经验九:按揉气海穴

  气海穴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肚脐下1.5寸,前正中线上,肚脐下约两指宽处。

  按揉气海穴:搓热手掌后按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按揉,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晚睡前1次。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等功效。改善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闭经、腰痛、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形体虚瘦、体质虚弱等症,对于阳气不足、湿邪为患、气体不畅所导致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疗效!

痛经怎么办 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痛经 缓解痛经的方法

  快速止经痛的五种方法

  1、女性裸睡可防治痛经

  女性裸睡时,身体自然放松,血流通畅;另外,女性裸睡的时候身体自由度很大,肌肉能有效放松,对治疗紧张性疾病的疗效极高。

  私处部位能有充分的通风透气,有利于神经的调节,有利于增强适应和免疫能力,可以有效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2、花椒泡脚治疗痛经有神效

  花椒泡脚可以治疗痛经,但花椒泡脚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中医专家指出,先将花椒煎汤,然后将双脚洗净,再用花椒汤烫泡。天天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可起到缓解痛经之功效。

  3、山楂活血化瘀煎水喝赶走痛经

  中医认为山楂有活血化淤行气的作用,是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小腹疼痛,经量少,经色紫黯夹血块

  血块排出后疼痛会减轻,伴乳房胀痛,甚至伴恶心、呕吐、腹泻、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可在经前几天用15克山楂泡水或用水煎服。

  或取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清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红糖250克,再熬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膏状。

  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吃山楂膏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服,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

  4、榴莲竟能“臭”走痛经

  榴莲气味强烈,说它“臭气熏天”毫不夸张。

  但在泰国,由于其营养价值很高,榴莲常被用来当作病人、产后妇女补养身体的补品。

  榴莲性热,可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

  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进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

  另外,用榴莲的果壳和猪骨头一起煮汤也是民间传统的食疗秘方。

  5、痛经操可缓解经期疼痛

  ①仰卧:每天坚持2~3次并腿仰卧,双膝稍屈起,作腹式呼吸20次。

  腹式呼吸是吸气时胸部不扩张、腹部隆起,呼气时胸部不收缩而腹部收缩凹陷。

  ②直立:屈膝下蹲,再立起,这样作20次,每天坚持3回。

  ③直立:脚跟提起,再放下。

  脚跟提起如穿高跟鞋一样,脚跟放下时如穿平底鞋一样,每回作20次,每天坚持3回。

  ④仰卧:左右两腿轮流提腿屈膝20次,屈膝时膝盖尽量接触到下领,每天坚持2回。

  以上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痛经的时候可以试一试效果噢。

  另外有人在痛经时会感到腰部有酸痛感,所以在经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腰部的保暖,平时也可做一些腰部的按摩。

  结语:对于女性经痛的一些缓解办法大家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经痛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对身体的保护,在饮食上多加的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经痛带来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少华)

标签阅读:
缓解痛经
  • 咯血病人禁用哪种止咳药

    如果出现咳血要及时就医治疗,检查一下原因,如果咳血不要选用镇静或者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

  • 在部队里得了甲沟炎

    这个病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或者是莫匹罗星软膏,疼痛明显的话加上口服的抗生素比如头孢克肟片。如果反复发作而且没有好的缓解办法可以把指甲给拔掉。

  • 较重闭合性跌打损伤怎么办

    多休息,不要过度活动,可以药物治疗,局部 热敷,一般可以逐渐恢复,不要着急。

  • 外阴痒会传染头皮痒吗

    这种情况可以口服抗真菌的药物比如氟康唑片或是伊曲康唑胶囊,外阴这里用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头皮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洗头。

  • 停经多久开始补雌激素

    雌激素常用补佳乐,检查明确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了,再后半段加上黄体酮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 地屈孕酮片吃完会腰酸吗

    治疗可以改变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过久,局部可以做做热敷理疗,如果痛的严重,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塞来昔布胶囊治疗。

  • 手气会不会蔓延到全身各处

    虽然有传染性但是用过药之后传染力会明显下降,经过治疗治愈之后就不再有传染性,常用的治疗手气的药物有盐酸特比奈芬乳膏,酮康唑乳膏,或是部分中药比如复方酮康唑软膏等。

  • 女人皮肤全身发黄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需要先完善肝部检查,包括肝炎病毒谱,肝胆脾彩超,肝脏功能和血常规,贫血方面主要查血常规还有贫血三项,如果都没问题的话可以补充多元维生素,加上归脾丸口服。

Q脚后跟长骨刺吃什么钙片好

王富主治医师

A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限制过多的走路以及跑跳,爬山等活动,尽量的穿宽松,舒适,柔软的厚底鞋子,避免鞋底过硬过薄,晚上可以多用热水泡脚,这样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的预防症状的发作。...[详细]

Q治疗灰指甲最好的外用药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如果灰指甲比较少你可以先外用复方聚维酮碘搽剂治疗,但如果长的太多,或是亮甲治疗效果不好,你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是盐酸特比奈芬片治疗。...[详细]

Q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

王富主治医师

A

这样的情况可以到当地医院的骨科就诊治疗。建议你可以先考虑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局部热敷或者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配合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比如说双氯芬酸钠或者是布洛芬胶囊来看看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再考虑到医院就诊治疗就可以了。...[详细]

Q胃痛呕吐怎么快速缓解

邹玲婷主治医师

A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吃凉食凉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油腻过大的食物和油炸食品。可以服用一些铝碳酸镁片,多潘立酮片。热敷一下腹部。...[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