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的总称。据报道,成年女性发病率可达30%~60%。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据省中医研究院妇产科主任刘桂兰介绍,之所以慢性盆腔炎成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妇科疾病,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治疗急性盆腔炎往往以“不疼了”作为治愈的标准,其实病变未除,迁延称为慢性炎症。而西药对于“不疼”之后的问题,往往无能为力。混合感染难治愈
据刘桂兰主任介绍,慢性盆腔炎以反复下腹疼痛、腰骶酸痛、肛门坠痛、白带增多为主,常在劳累、受寒、情志不舒、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月经失调或导致不孕。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惫、周身乏力不适、精神不振、心烦易怒、失眠等。也是引起异位妊娠、妇科盆腔瘀血、脓肿和粘连的常见病因。
盆腔炎往往由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感染性传播疾病、下生殖道感染、阴道冲洗等原因引起,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炎症也可引发盆腔炎。该病往往是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可由血液传播、淋巴传播、直接蔓延、沿生殖器黏膜上行感染,由于急性期不规则用药或治疗时间不足,细菌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同时因局部慢性炎症使药物不易吸收,慢性炎症增生粘连等病变亦不能依靠抗生素而发生改变。因此一般抗生素疗效不大,长期应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肠道菌群失调等严重的并发症。全新疗法深部杀菌
据刘主任介绍,盆腔炎可归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腰痛、症瘕、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病机可统一到“淤结胞宫”的观点。
中医认为,热毒湿邪是导致本病之因,急性盆腔炎多属湿热蕴结、气滞血淤,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期迁延而来,属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往往正气不足,肝肾亏损。
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该科将该病分为气滞血淤型、湿热淤结型、寒湿凝滞型及症结痞块型。
因为慢性盆腔炎炎症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与粘连,因此治疗要各有侧重,同时要注重正气的扶助与脏腑功能的养护,采取全身与局部集中综合性治疗措施,采用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后盆腔透入微波治疗等方法。
中药口服吸收充分,往往腰腹疼痛、带下等症状缓解较快。子宫附件与直肠仅“一壁之隔”,直肠血管丰富,黏膜下组织疏松,温热中药浓缩灌肠后,通过直肠黏膜直接渗透到患处,使血循环加速,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炎症增生组织的软化恢复、粘连的松解及包块的消散与吸收。
据研究,肠道给药后药物约50%~70%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此外,直肠淋巴系统也是直肠吸收的另一途径。
直肠给药其吸收总量和生药利用较高,与静脉给药相似,却更加安全方便。而且经期也可连续治疗,因经期盆腔充血明显,更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配合盆腔透入将特色中药经阴道及直肠同时以离子的形式导入盆腔,微波具有深部杀菌消炎作用,在较短的时期内进一步促进炎症病理改变的修复,从而从根本上控制该病的反复发作。病机复杂辨证施治
另外,盆腔炎多为阴道炎、宫颈炎上行感染所致,阴道炎、宫颈炎与盆腔炎又往往相互影响,因此治疗盆腔炎的同时必须同时治疗阴道炎及宫颈炎,尤其目前支原体、衣原体所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病率提高,因此,该科对可疑患者均进行筛查,对其阳性者中药加大抗支原体、衣原体的力度,并采用阴道及宫颈上药、口服西药等,夫妻同治,并对多种药物进行观察验证,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使患者少走弯路,降低了医疗费用。
对于少数体质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极少数盆腔脏器、肠管广泛粘连,长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明显效果,病症顽固,甚至有的患者术后粘连,腹痛更为加剧,这类患者往往在原有的病机基础,肾虚寒淤更加突出,对这类病人该科常创造性的采用腰腹部的一些俞穴,采用电针加灸法,并配合高硅氧治疗,口服中药加强补虚祛瘀,甚至逐水消症之力,疗效显著提高,使经治疗无效的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对于有急性发作、血象高、发热者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
总之,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要遵循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综合治疗原则,任何不恰当的治疗不但贻误病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 上一篇:对盆腔炎患者有帮助的偏方
- 下一篇:家庭如何治疗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