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人中,主要临床症状为单纯性乳头溢液4例,乳晕处乳腺肿物伴乳头溢液3例,乳腺肿物位于乳晕附近14例,位于乳晕3cm之外3例。24例中9例伴有乳头内陷。所有肿物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质地稍硬,活动度差,肿物的大小为1~5cm。乳头溢液清亮、浑浊、奶油样、绿色或棕色的液体不一,血性少见。24例临床均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19例行超声和/或钼靶X光片检查见单纯导管扩张6例和肿物伴导管扩张10例,另3例乳管造影见导管扩张。
28例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人均有乳房肿块,9例临床无炎症表现,但肿块较大,3~15cm;13例在肿物处疼痛、红肿、发热,肿块与皮肤粘连,但与胸肌不固定,其中3例严重红肿;2例乳房多发脓肿并行多口切开引流,分别经历4个月和8个月长期不愈,肿块浸润4/5的乳房;4例伴有乳晕旁瘘管和窦道,其中1例为男性。 乳腺炎
术后病理的区别
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主要病理改变为:①单纯乳腺导管扩张并有慢性炎症反应、慢性化脓性反应、异物浆细胞反应等。②乳腺导管扩张继发破裂及异物肉芽和胆固醇结晶形成。③局灶导管扩张有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伴异物巨细胞反应。④输乳管上皮,周围呈慢性炎症及纤维化。
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①在导管扩张的基础上有大量浆细胞浸润,伴灶状组织溶解坏死,局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②乳腺组织呈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伴局灶小脓肿形成,局部有乳腺化脓性肉芽肿性炎,伴大量浆细胞浸润,特殊染色未检见霉菌,但此种病变可能为霉菌或特殊感染所致;③乳腺非特异性化脓性炎性病变中可见较明显的脂肪坏死及脂肪坏死导致的小型油性囊肿及小型化脓性肉芽肿形成,偶见不典型的静脉炎,部分区域有浆细胞浸润。抗酸及霉菌染色未见特殊病原体。少部分病例难以找到原因,可能与血管炎有关。
治疗方法和结果的区别
52例病人经治疗后均痊愈。乳腺导管扩张症(24例):① 4例单纯乳头溢液和3例肿块伴溢液,行包括扩张乳管和肿块在内的乳腺部分组织切除;②14例近乳晕肿块和3例远乳晕肿块,行肿物及肿物边缘少量乳腺组织切除。
浆细胞性乳腺炎(28例):① 22例乳房肿块较大和/或伴轻度炎症,行肿物切除,并于手术前、中、后抗感染治疗,其中3例乳房肿块伴多发脓肿,行多发脓肿切开引流,长期换药1~3个月愈合;② 2例乳房多发脓肿多处切开未愈病变范围扩大到大部乳房,行乳腺组织全部切除;③ 4例乳房窦道和瘘管型,行窦道和乳腺部分组织切除。
两者的鉴别诊断
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因其临床症状的差异,需与不同的乳腺疾病鉴别。乳腺导管扩张症主要与乳腺各种良性肿物、导管内乳头状瘤、囊性小叶增生和早、中期乳腺癌鉴别;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与以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乳腺结核及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鉴别。但两病与乳腺癌鉴别特别重要。冷冻切片中的浆细胞可呈条索状或线样浸润,看起来象癌,易误诊。本组5例因乳房肿物较小,无炎症反应,术前考虑乳腺导管扩张症但又不能除外乳腺癌,行肿物活检后才明确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掌握以下与乳腺癌鉴别诊断的要点可减少误诊:(1)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于30~40岁,本组平均年龄38.4岁;乳头血性溢液少见,而且常为多个乳管溢液;肿块多位于乳头乳晕附近及乳晕深部;皮肤可有红、肿、热、痛及橘皮样改变但不与胸壁固定;炎症的初期可有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但随病程进展,淋巴结可缩小或消退。(2)乳腺癌发病年龄大,常见于50岁左右;乳头溢液以单孔、血性溢液多见;乳腺癌可位于多处,但以外上象限居多;炎性乳腺癌无疼痛,晚期乳腺癌可与胸壁固定;乳腺癌伴淋巴结肿大时较硬,不会缩小。(3)辅助检查都有助于鉴别,尤其是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