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症状
月经量少的女性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每次月经量不足20ml,甚至少如点滴;月经来潮时间不足两天也是月经量少的表现。在中医上,月经量少的症状因病因不同,主要分为血虚型、血瘀型、肾虚型和痰湿型四种。
1、血虚型:经血颜色较淡,月经来潮时女性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发黄、下腹出现空坠感等症状,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浅淡。
2、血瘀型:经血颜色发紫,有小血块,女性有小腹胀痛的情况,当血块排出后腹痛情况会减缓。舌质的颜色发紫偏暗。
3、肾虚型:经血颜色较淡,月经来潮时女性会有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尿频等症状,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浅淡。
4、痰湿型:经血颜色呈淡红、质粘稠,女性常有胸闷想要呕吐的症状,舌头肿胀,舌苔白腻。
月经量少怎么调理
1、注意饮食。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女性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饮水,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来月经时可以通过喝红糖水调理身体。
2、消除疲劳。如果身体过度劳累,身体器官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月经期间女性要避免激烈和长时间运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3、注意保暖。除了不要进食生冷食物外,月经量少的女性最好少接触冷水,特别是在经期时不要洗冷水澡。平时在空调房内久坐的话最好能披一条薄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注意卫生。女性日常要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在经期更要注意及时清洁阴部,防止感染。选择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的内裤,并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在月经期间不要同房。
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现代医学多认为与卵泡发育不良或无排卵有关,因此,促排卵是调经治疗的主要环节,治疗除了理肾益精,养血益气为基础方外,认为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因素加减用药,融会贯通。
气虚
月经提前,经量增多,色淡质稀。伴有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脉虚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宜补气益血。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白术18克,陈皮12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各6克,甘草9克。加减用药:心悸失眠、多梦者,去升麻、柴胡,加桂圆肉15克,酸枣仁30克,远志9克;腰痛、腹冷、尿多便溏者,加益智仁、补骨脂各15克,姜6克;月经有血块者,加益母草15克,茜草9克。
血热
血热分为实热、肝郁化热、阴虚血热3种。
实热:月经提前,量多,色紫红,质黏稠。面赤口干,喜冷饮,心胸烦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调经,药用清经散加减。生地黄18克,牡丹皮、地骨皮、白芍、小蓟各15克,青蒿、黄柏、黄芩各9克,地榆30克。
加减用药:壮热面赤、口干便结者,加石膏30克,大黄6克(后下);心烦不寐、尿黄者,加栀子9克,麦门冬12克,白茅根30克。
肝郁化热: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质黏稠。心烦易怒,乳房、胸肋、小腹胀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薄,脉弦数。
治宜清肝解郁调经,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白芍、生地黄各15克,栀子、当归、白术、茯苓、香附、川楝子各12克,柴胡、薄荷各9克。
加减用药:乳房胀痛有块者,加王不留行、荔枝核各12克,丝瓜络、橘核各9克;经行不畅、血块多者,加丹参15克,泽兰18克,川芎9克;口干目眩、失眠者,加菊花9克,石决明15克,生牡蛎30克。
阴虚血热:月经提前,量少色红,质黏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心烦不眠,舌质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药用两地汤加味。生地黄、玄参、白芍、沙参、旱莲草、女贞子各15克,地骨皮、麦门冬、阿胶(烊化)各12克,牡丹皮、黄芩各9克。
加减用药:月经量少、潮热不寐者,加鳖甲30克,丹参、柏子仁各15克,青蒿9克。
治疗月经量少比较有效的中成药有:
丹莪妇康煎膏用于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
益母草颗粒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量少。
逍遥颗粒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 上一篇:调理月经量少的小偏方
- 下一篇:月经量少能吃逍遥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