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胎盘早剥可能会给这份幸福蒙上阴影。它的出现往往比较突然,让许多准妈妈措手不及。了解胎盘早剥的医学解释和临床特点,能帮助准妈妈们更好地应对孕期风险,保障自己和宝宝的健康。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医学解释
定义:胎盘早剥指的是在怀孕20周后或者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者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简单来说,就是胎盘提前和子宫壁分开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
发病机制: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但可能和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等有关。比如准妈妈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就容易引起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造成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到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
临床特点
轻型胎盘早剥:轻型胎盘早剥主要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准妈妈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颜色暗红,可能伴有轻度腹痛或者腹痛不明显。腹部检查时,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和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
重型胎盘早剥:重型胎盘早剥以内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疼痛程度和胎盘剥离的面积有关。阴道可能没有流血或者只有少量流血,贫血程度和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时,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子宫比妊娠周数大,胎位触不清楚,胎儿多因严重缺氧而死亡。
胎盘早剥的危害
对母体的危害:胎盘早剥会导致母体大出血,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引起休克,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影响身体的凝血功能,进一步加重出血。另外,还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等问题。
对胎儿的危害:胎盘早剥会影响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严重时会造成胎儿死亡。即使胎儿存活,也可能因为缺氧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等后遗症。
胎盘早剥的预防
定期产检:准妈妈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等可能引发胎盘早剥的疾病。
避免外伤:孕期要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仰卧,以免影响子宫血液循环。
合理安排生活:准妈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均衡,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
胎盘早剥的治疗
纠正休克:一旦确诊胎盘早剥,医生会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保证母体的生命安全。
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尽快终止妊娠,以减少对母体和胎儿的危害。
胎盘早剥相关话题拓展
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的区别:前置胎盘是指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主要症状是无痛性阴道流血。而胎盘早剥有腹痛症状,两者是不同的孕期异常情况,需要通过检查来准确区分。
胎盘早剥后再次怀孕的注意事项:如果曾经发生过胎盘早剥,再次怀孕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身体状况。怀孕后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胎盘和胎儿的情况。
胎盘早剥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孕期并发症,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通过了解它的医学解释、临床特点等知识,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如果在孕期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保障自己和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