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我国中医的瑰宝,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对于女性来说,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血、缓解痛经的症状。针灸的保健效果也非常好,在古代,就是养生的好办法。针灸虽好,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一些事项。
经期最好不要针灸
在经期的头两天,由于子宫内膜正处于破裂状态,而此时针灸很容易加重破裂程度,导致经量过大,甚至有可能导致崩漏,针灸的刺激的确也能对正常月经产生一些不良刺激和影响,如促使盆腔充血,增加子宫收缩等,甚至导致月经不调等。
因此,凡平索月经周期和经色、经量、经质都比较正常的妇女,月经期间最好不要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影响月经的排出,可以再月经结束后继续进行相关的治疗的。
如果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本来就不正常,如闭经、痛经、崩漏者,为了调理月经、缓解疼痛,则经期可以作针灸治疗。而对某些急性抢救病人,出于治疗需要,也可施行针灸治疗。因针灸引起月经紊乱,可灸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以进行调经治疗。月经退后和月经量少、闭经,另加天枢、归来穴;月经先后无定期,另加气海、血海穴;痛经加地机、次骷穴。一般治疗3~5次后,月经紊乱即可得到纠正。
针灸可以治疗痛经吗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主要是与经期或经期前后受致病因素,如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干扰,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胞宫气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引起痛经,正是由于这些淤塞,造成了身体的疼痛感觉。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针灸之所以可以止痛,就是因为针灸可以疏通这些淤塞,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就是中医对于针灸止痛原理的认识。
治疗痛经的针灸方法
分期治疗痛经,是指分疼痛发作期和间歇期施行针灸治疗。
1.痛经疼痛发作期取穴: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针刺关元,宜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寒湿凝滞者针刺后在小腹部施加温和灸法。每日治疗1~2次,疼痛停止为止。
2.痛经间歇期取穴:太溪(双)。按周期测算,在下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3天。
3.用上述方法治疗一周期,仍痛经者,继续下一周期治疗。
治疗时,注意针灸治疗的时间选择,注意针感的传导,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针灸分期治疗痛经,对功能性痛经疗效良好,对器质性痛经,疗效欠佳(指子宫肌瘤、盆腔炎、绝育术后粘连等)。原发性痛经一般连续治疗2~4周期均可治愈。继发性痛经仅能减轻疼痛症状,不易彻底治愈。
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 上一篇:痛经吃什么中药调理 吃这物告别痛经
- 下一篇:痛经的因素有哪些 女人痛经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