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是指子宫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脱出阴道口,常伴随阴道前后壁膨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了解其成因并做好预防很重要。
是什么原因导致子宫脱垂?
1、妊娠与分娩创伤
孕期雌激素大量分泌,使盆底结缔组织松弛以适应增大的子宫,随着孕周增加,子宫对盆底组织压力持续增大。分娩时,胎儿经产道会牵拉损伤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若分娩不顺利,损伤会更严重,多次分娩的女性发病风险更高。
2、盆底组织松弛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盆底支持结构中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盆底肌肉和筋膜弹性降低、力量减弱。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习惯性便秘等,会反复升高腹压,削弱盆底对子宫的支撑。
3、医源性因素
子宫切除手术若对子宫周围韧带和支持结构处理不当,会导致术后盆底支持功能受损。盆腔内大型手术,如广泛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损伤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增加子宫脱垂发病风险。
4、先天发育异常
少数女性胚胎发育时,盆底组织发育不良,盆底肌肉、筋膜或韧带存在先天性缺陷,强度和韧性不足,在生育后或随年龄增长,易出现子宫脱垂症状。
子宫脱垂应该如何预防?
1、孕期保健
合理控制体重:孕妇应均衡饮食,避免高热量食物过量摄入,适当运动,将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5千克。
定期产检:定期产检可及时发现胎位不正等异常,医生可指导纠正胎位,降低难产导致的盆底组织损伤风险。
2、分娩及产后护理
选择合适分娩方式:产妇应听从医生评估,顺产时正确用力,存在难产风险则及时选择剖宫产,减少盆底组织损伤。
产后充分休息:产后避免过早重体力劳动,产后42天复查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3、日常生活管理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预防便秘,戒烟限酒,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避免因用力排便、频繁咳嗽增加腹压。
避免长期增加腹压:避免重体力劳动,减少长时间弯腰、下蹲或搬运重物行为,长期站立工作者适当休息、抬高下肢,避免穿紧身衣裤。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女性,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预防子宫脱垂。
了解子宫脱垂成因并做好预防,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保障女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