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出血是怎么回事
黄体期出血是不少女性遇到的问题,一般是因为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出血的。当黄体不足时,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子宫内膜失去了激素的支持就会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规律性的阴道出血。
黄体期出血怎么办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可直接去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黄体酮就可以了,但如果出血太多的话,就会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导致黄体的自发性破裂,这时就需要去医院做手术治疗了。
为了避免黄体期出血,大家平时在排卵期的时候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不要吃生冷酸辣的刺激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畅通。另外,出血期间是不能同房的,容易受到感染和加重出血症状。
黄体期是什么时候
黄体期一般是指月经周期的第15到第28天内,一般历时14天,此时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逐渐形成黄体,称为黄体期。例如一个女性她的月经周期是28天,那么前14天就是卵泡期,后14天就是她的黄体期。
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卵巢受黄体刺激素的影响,分泌黄体素,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无受精卵著床,子宫内膜便会崩解,月经周期随著月经来潮结束。
黄体期时候,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血管滋长、腺体开始分泌含糖原的粘液。这一期末,子宫内膜的增长达到极点,为受精卵的种植和继续发育准备了条件。
黄体期前期,女性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还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感到情绪特别高涨,也不会特别沮丧。但随着这个周期就要结束了,孕激素的逐渐增多并开始产生作用,女性的身体的状态就会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后几天是女性处于情绪的最低潮期,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怒、紧张、情绪波动,所以在月经前期一般女性的脾气都会特别差。皮肤也开始出现状况:皮肤粗糙、暗疮爆发。
黄体期的激素调节机制
1、女性排卵后,LH(黄体生成素)和FSH(卵泡刺激素)都急剧下降,在少量LH和FSH的作用下,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也分泌雌二醇,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2、排卵后第7-8天,孕激素达到高峰,雌激素也达到又一高峰。由于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以及抑制素A的共同负反馈作用,又使垂体LH和FSH分泌相应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的支持,发生剥落而月经来潮。
3、雌激素、孕激素和抑制素A的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FSH分泌增加,卵泡开始发育,于是下一个月经周期重新开始。(参考网站:太平洋亲子网)